近日,在江津区澄心小学,来自江津和重庆主城的志愿者,与孩子们的互动点燃山野。
江津区家庭教育智库专家何彦儒带着志愿者与孩子们手拉手,共同走向操场中央,伴随着欢快热烈的音乐,孩子们翩翩起舞。舞蹈无拘无束,奔放自由。不同年龄段领舞的孩子逐一登场,有的轻灵,如踩莲花,有的热烈,如踩风火轮。

一位身着蓝色校服的瘦小学生,站在操场一角,看着操场中央跳舞的同学,眼里满是羡慕,却拘谨,不敢靠近。何彦儒注意到这个孩子,她和志愿者走过去,拉着孩子的左右手,带他走到操场中央。当音乐响起,她们鼓励孩子跳舞,孩子试着扭动身躯,在志愿者的带动下,逐渐放开手脚,灵活地跳起了自由舞。站在旁边的漆校长看到孩子这种状态,感到吃惊。她介绍说,这位孩子的母亲患精神障碍,父亲是文盲,因家庭特殊,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交流,因此孩子性格内向,孤僻,反应迟钝,平时很难被带动。
三年前,何彦儒带领志愿者初次来到澄心小学,当时孩子们的状况与如今差异很大,那时他们害羞、不自信,眼神暗淡,少有笑容。表演节目,孩子们没有华丽的服装,穿在身上的校服略显陈旧,六年级的孩子穿起来还有些显小,而孩子们朴实认真的表演,纯真善良的品性,令志愿者动容。

何彦儒和志愿者们给孩子们讲如何防止被伤害。孩子们从未接触过此类话题,因为课程生动有趣,并没有让孩子们感觉不适,因为互动环节多,他们听得认真,积极参与,看得出他们眼里的欣喜和尊敬,也看得出他们很珍惜学习机会。
活动后的午餐由妇联提供,志愿者与师生共进午餐,吃团圆饭。席间,大家碰杯、喊话,嘘寒问暖,孩子们觉得很有意义,他们感激志愿者带来的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物。
这些农村孩子的父母为了生活,在外打拼,多数不在家,有时一年甚至几年才能见到一面,大多跟着老人生活。如今的他们不缺吃少穿,却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,心中少了最坚强的支柱和安全感,他们变得敏感、独立,内心世界丰富,有的自卑、忧郁,情绪无处释放、无以倾诉,尤其渴望那份亲密无间、安全温暖的亲情关爱。
随后,江津区妇联、红十字会、民建爱心企业家和更多的志愿者持续加入,捐赠书籍和运动器材、多媒体设备等,让这份爱越来越宽。